琳琅满目的农机装备,覆盖全产业链的参展企业,摩肩接踵的专业观众……日前,2023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国际农机展”)在湖北省武汉市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
本次展览聚焦“智慧农业、智能农机”,突出“智能农机、数字农业、智慧农业赋能农业转型”主题,在超过22万平方米的场地内,设置传统展区、功能专区和特色专区3大展区,共吸引6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2300家企业到会参展。活动期间,还同步开展50余场高端论坛及专题会议,研讨当下热点及农业、农机领域发展趋势。
3天的时间里,来自国内部分省、市、县农机管理、鉴定、推广、监理系统的代表,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合作社代表,农机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和学生,以及来自全球各地的农业农机相关人士,共计15万人次专业观众到会参观。
瞄准未来趋势,突出智慧主题
智能、智慧是近年来我国农机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今年的国际农机展“智味”浓厚。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智能化全品类叶菜收获机器人、精准打药机器人……各种外形炫酷、功能多样的“黑科技”硬核亮相,让不少参展观众直呼过瘾。
“这款无人作业智能拖拉机,拥有l4级自动导航水平,能够在地形复杂的农田里,连续36小时作业。跟经验丰富的农机手相比,作业精度提升了13倍,平均每天的作业效率提升了38.4%。”在北京中科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前,该公司品牌部经理张志辉介绍。
除展区设置、展出展品聚焦智能与智慧之外,今年的国际农机展配套活动中最点明主题的当属2023中国智慧农业大会。这场大会不仅设置了智慧农业主题展区、智慧农业集成技术现场观摩等环节,还围绕智慧农业赋能农机产业转型升级、智慧农业与作物全程凯发体育app的解决方案等话题,组织了10余场论坛、培训,邀请行业知名院士、专家和企业家探讨行业未来发展。
“无人农场具有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等5大特征。”在2023中国智慧农业大会的分论坛之一的无人农场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赵春江院士分别作了《无人农场的探索与实践》和《智慧农场建设关键技术》主旨报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专项相关项目负责人、平台代表、企业代表等围绕智慧化无人农场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技术交流。
“2022年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推进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一场以智慧农业、智慧植保、绿色种植为风向标的农业智能革命已经到来。”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范建华在2023中国智慧农业大会开幕致辞中表示。
紧盯重点任务,补齐行业短板
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东方红mh904m丘陵山地拖拉机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这款拖拉机采用发动机前置布置、折腰转向、四轮等大、双向驾驶、四轮制动等多项新技术,特别适用于丘陵山地、坡耕地、果园等特殊作业环境。
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产品已取得推广鉴定证书,具备了向市场小批量推广的条件,预计将填补国内丘陵山地专业型拖拉机产品的空白。”
当下,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大豆油料生产水平提升、现代设施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农业防灾减灾救灾等是我国农机领域的重点工作,大型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以及智能化等是我国农机装备短板,加快配套农机装备研发、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加强技术应用推广刻不容缓。
在机械化助力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专题报告会上,多位农机、农艺专家就水稻、玉米、大豆提单产技术与措施、鉴定推广支撑保障作用、装备研发制造等内容深入讲解。
其中,围绕大豆产量提升关键技术与装备,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金诚谦指出,好机械加上好技术是保证大豆高产的关键,应强化大豆配套机具研发,在播种环节,应加强配套机具更新换代,提高播种均匀性和仿形效果;在收获环节,应配套大豆专用挠性割台,根据含水量和实际脱粒情况及时调整滚筒的转速和脱粒间隙,减少裂荚,降低损失率、破碎率。
在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趋势研讨交流会上,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蔬菜、林果、茶叶、中药材共13个专业组专家代表分别展开主题报告,聚焦农机化“推技术、提单产”重点任务,以突破薄弱环节问题导向为切入点,总结各专家组工作成效,研讨全程机械化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方向,分析增产潜力和薄弱环节,提出下一步主推技术和主攻方向。
盐碱地开发利用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在盐碱地农业与机械化发展论坛上,10名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针对盐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与装备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覆盖了智慧农业特色作物装备、土壤改良、高质量耕整地、水肥一体化、畜牧机械化等盐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热点与难点。
多方协同发力,助力产业升级
农机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是个系统工程,单打独斗、单兵推进容易事倍功半。因此,要注重促进产学研、上下游协同攻关,扎实推进稳链强链,助力产业不断升级。
在今年的国际农机展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智慧农业产教融合专委会宣布成立。8名院士领衔的顾问、学术专家团,聚合国内外智慧农业相关高校及优质企业,构建我国农机化发展的“最强大脑”。
近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持续推动各类专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专业户等农机市场新型主体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农机市场的需求方向,也成为驱动农机市场发展的新动能,改变着传统农业及供应链。
在智慧农业助力农业农村服务业发展交流活动中,会议认为,目前,我国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总数已经超过了107万家,去年社会化服务的服务总面积超过了19.7亿亩次,营业收入达到了1800亿元,服务小农户的数量超过了9100万户。
会议指出,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于农机行业的影响,可能会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随着农业服务业的发展,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能够把社会存量农机集中整合到服务组织,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而随着这一趋势的推进,今后农机装备由农机服务组织进行统一购销、统一维修、统一零配件供应的比例会越来越大。二是农机租赁市场会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对于一些单台单件价格昂贵的机具。三是“农机生产或者流通企业 服务”的模式值得探索。
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是亚洲第一、世界知名的国际农业机械年度专业大展,迄今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展览面积逐年扩大,展示产品丰富多样,会议活动精彩纷呈,有力推动了农机技术的全面进步,在中国农业的全面、全程机械化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建设农业强国、助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贡献。(记者 刘杰 见习记者 黄敬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