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凯发体育app 新闻 综合要闻

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凯发体育app

发布时间:2024-07-11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香时庄村农耕记忆广场长廊里的老木耧。记者 刘亚鑫 摄

  小田整合成大田,现代化农机联合作业场景壮观;地块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大显身手”;村庄间,老木耧成“教具”,老式农具再担重任,成为农文旅融合的“扛把子”……

  在中原农谷核心区——新乡市平原示范区,一幅向“新”向“智”的农业现代化图景,正在徐徐铺展。

  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如今的“金戈铁马”,从昔日的“人畜劳作”发展到现今的“机器换人”,在中原农谷,焕新的农具正催生出澎湃动能,悄然改变着农业生产的面貌,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鲜明注脚。

  一架耧洒汗水

  “三天学个买卖人,一辈子学不会个庄户人。”7月9日,推开储物间的门,一架尘封已久的木质两腿耧静静躺着,有好几处用铁丝捆着,固定裂口,抚摸时,70岁的路宗战叹口气感慨。

  进厂打工、练摊修电动车……路宗战家住平原示范区师寨镇香时庄村,干过不少职业的他,无论年岁多大,对待种地一直都有种初学者的认真,用他的话讲,种地的学问很深,要熟悉地的习性,要审时度势,要按节令播种。

  路宗战家8亩地,秋种小麦夏播玉米,耧过去一直是播种主力。“以前常扶耧,得把控耧的平衡,看种子流速快慢,留神开的沟偏不偏。”路宗战讲,“用耧时,两人一前一后,前面的赶牲畜拉耧,后面的扶耧,下地不久,就会冒出一头汗。”

  播下的是希望,是农人一年的全部家当,那时的确需要体力与心力的倾力付出。除了耧,还需有耙、犁、簸箕、铡刀、石碾子、木锨、架子车等农具,传统农业的确主要靠人,是名副其实的“汗水农业”。

  后来,两腿耧变三腿耧,播种行距更加精密;再往后,有了播种7行、9行的小型联合播种机,又有播种12到15行大型播种机,再添上联合收割机等农用机械,从繁重的生产农活中解脱出来,路宗战从“苦干家”变成了“指挥家”,钱自己赚,活儿机器干。

  一块屏联天地

  这两年,路宗战不种地了。

  为扛牢农业大省的责任担当,2022年,河南规划建设了囊括千亿级种业和粮食产业集群的中原农谷,借势发力,新乡市百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应时而生。

  作为农谷核心区,无人机打药、自走式喷灌、“六情”监测系统等各种高科技、智能化农具纷纷“上岗”,在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农业与新质生产力碰撞出高质量发展的“火花”。

  路宗战家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地成了“香饽饽”,以村集体为单位统一流转后,路宗战终于从种地中解放出来,但他对农田的关心没有停止。

  “不得了,地里的事站在大屏幕前就清楚了!”田边、村旁盖起了高标准农田区域服务中心,中心内长9.6米、宽3.04米的电子大屏令路宗战惊叹。

  大屏呈现的是高标准农田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既能监测田间病情、虫情、旱情、灾情、墒情、肥情等‘六情’,又能将农业数据资源转变为可量化的数字资产,最终转化为生产力。”工作人员介绍,平台是农田间的“智慧大脑”。

  与“智慧大脑”无线互联的是各植保监测站及站内“神通广大”的农业物联网数据传感集成杆,相较于传统监测站点提升了90%的功效。平台数据还能通过软件同步至一部手机内,手机成为“新农具”,种植大户足不出户就能实现“慧”种地。

  7月,香时庄村高标准农田里的玉米苗旺盛生长,与此同时,无声的“数字”在百万亩良田间风驰电掣,洞悉“天地”。

  老农具新使命

  越来越“新”、越来越“智慧”的农具,不仅解决了生产痛点,更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赛道。

  两层玻璃窗,通体深米色,设计灵感来自传统粮仓,整体由五个“仓斗”组成,寓意五谷丰登。不仅内部给力,高标准农田区域服务中心的外观也是一道风景线。

  服务中心背后,香时庄村建起了农耕记忆广场,铺设长廊,集中展示搜集来的各式老农具,路宗战也捐出了自家的木耧、镰刀、簸箕。

  前头是智慧新农具,后面是传统老农具,两者碰撞,重现了农具的更迭,又展示了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历程。

  作为毛遂故里,香时庄村正式迎来高光时刻。战国风格的复古街道仿佛使人置身从前,细听毛遂的故事;老农具有了新使命,村里成了“学校”。村党支部书记娄俊杰说:“研学的旺季,小小的村子,最多的一天来了八批学生。”“农耕 ”成为中原农谷乡村文旅新模式。

  “学生”不仅来自中小学。该村依托中原农谷的人才聚集优势,时常邀请院士、专家为周边村民、农技人员等讲授农业农技知识,详细了解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让新农具得到更好运用。

  农耕记忆广场旁,新建的两排古风宅院,已经入驻多家商户,夜经济也兴起,摆摊商户能占满整个广场。路宗战成了商户电工与管理员,开启了自己的新职业,那架落灰的老木耧,也拂去尘埃,开始在众人的注目下,再次见证四季更迭。(记者 刘亚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