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凯发体育app 新闻 工作动态

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凯发体育app

发布时间:2024-06-13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在沈丘县付井镇一处秸秆收储临时存放点,农机手驾驶叉车进行码垛。谢辛凌 摄

  麦收时节,走进沈丘县刘湾镇陈洼村高标准农田,只见收割机离田后,秸秆打捆机紧随其后,“吞”下落在田间的麦秸,“吐”出麦秸捆。然后,务工农民将它们装入铲车,铲车伸出长臂再将其装入农用货车,送到附近的养殖合作社。等这套“组合拳”打完,玉米精播机立即上阵,衔接有序而紧密。

  “去年,俺买了一台秸秆打捆机,一天少说也能作业五六十亩地。麦秸捆搬运到离家不运的仓库,自个儿养牛用。这样下来,一年可以节省购买秸秆的费用4万多元。”农机手陈文博给记者算了笔账。他现在饲养西门塔尔肉牛和夏洛来母牛60多头,每年需要消化饲草70吨,购买秸秆每吨需要五六百元,可不是小数目。机械捡拾打捆秸秆,就像捡“金砖”一样。

  “麦季种一亩地,除了产出小麦1000多斤,还产生秸秆四五百斤,秸秆变成‘金砖’后,附加值增加100多元。这些‘金砖’现在都成‘香饽饽’了,造纸厂、生物发电厂、饲料厂、养殖合作社都抢着收。”从事专业秸秆打捆销售的李春林告诉记者。

  “农作物秸秆利用好,搁哪儿都是宝。”陈洼村党支部书记陈国梁说,为减轻秸秆禁烧压力,村里提早组织联系收割机、打捆机、运输车、播种机一齐出动,实现了小麦收获、秸秆处理、贴茬播种的无缝衔接。

  “过去,推行秸秆禁烧政策后,一些村民将麦秸乱堆乱放,有的堆在田埂上,有的倒在河沟里,影响播种,阻碍行洪,容易引发火灾,现在这种现象基本不见了。”刘湾镇党委书记吕战新介绍,全镇种植小麦3.3万亩,镇里一方面要求收割机进田必须安装粉碎装置,对小麦秸秆粉碎抛撒,粉碎后的秸秆一般长5厘米至10厘米,麦茬高度10厘米至12厘米,基本不影响机播种植玉米、大豆等秋作物,还能保肥保墒;一方面围绕秸秆的以禁促用,做足做好绿色综合利用大文章,“比如,镇里组织养牛大户、养羊大户、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到田间捡拾或收购秸秆,就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如今,不止刘湾镇,周营、付井、莲池、洪山等乡镇,也在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在周营镇崔营村,从事秸秆打捆销售的村民陈艳光指挥农机手驾驶抓草机,将打包好的“金砖”运往附近付井镇马堂村的“一起发”养殖专业合作社。而在“一起发”养殖专业合作社院子内外,前来卖秸秆捆的大小车辆排成了长龙。

  “俺养了100多头肉牛,最近3天已经收购了300多亩地的麦秸。”养殖场负责人郭少红介绍,他的牛场一年需要120多吨秸秆作“口粮”,与精饲料搭配使用,有利于肉牛的生长,同时也降低了养殖成本。

  麦秸也是生产食用菌的“宝贝”。“截至目前,我们已经组织捡拾秸秆打包成捆超过800吨。”沈丘县菌源食用菌栽培合作社技术员告诉记者,生产草菇和双孢菇的培养基,原材料就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秸秆。以位于李老庄乡刘堂村的沈丘县菌源种植合作社为例,现建有10个恒温恒湿智能化标准棚,年产草菇、双孢菇150吨,年消化秸秆800多吨。

  “农作物秸秆,从土地中来,到土地中去,这是很合理的有机质回归路径。无论是粉碎均匀抛撒后直接还田、堆腐后还田,还是通过饲料化‘过腹’还田,都能有效补充土壤的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沈丘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赵彬介绍,秸秆长期科学还田,有助于重构健康的土壤生态系统,为促进粮食优质高产、保障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记者 赵大明  通讯员 谢辛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