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收益扶贫是扶贫方式的创新。山西去年在全省44个贫困县开展农机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工作,通过向农机合作社注入财政整合资金形成固定资产,量化为股,由深度贫困户以股入社并获得分红,探索出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农机资产收益扶贫新路子。
贫困群众当“股东”
“铁牛”扶贫走新路
苏瑞生是岚县社科乡下马铺村的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户,去年6月底,他拿到了村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送来的第一笔500元股份分红。“病在家中,还能拿到合作社的分红,真没想到。”苏瑞生说。
像苏瑞生这样的贫困户“股东”,下马铺村还有9户,他们不是身患重病,就是身体重度残疾,因为缺乏劳动能力,很难通过产业扶贫实现脱贫。如今,他们都是农机资产收益扶贫的扶持对象。
山西省农机局局长王进仁表示,农机资产收益扶贫的具体做法是农机部门通过向农机合作社注入资金,用于购置农机具等形成固定资产,并量化为股,采用村集体代持、贫困户以股入社的方式,实现深度贫困户与合作社利益联动、按股分红,从而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逐步实现稳定脱贫。
2017年,山西省累计投入5500多万元,在44个贫困县创建125个农机合作社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吸纳和带动5200余户贫困户1.5万名深度贫困人口,扶持购置了1300多台(套)农机具。
经营效益越好的合作社,贫困户拿到的“分红”就越多。静乐县利源农机合作社是省级农机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共投入省级项目资金30万元,吸纳10户贫困户19名贫困人口。项目扶持合作社购置了2台拖拉机、3台深松机,去年共完成作业面积4300亩,实现收益4.3万元,其中为贫困户分红2.58万元,户均达到2580元。
多途径激发扶贫活力
政策倾斜确保收益
像静乐县利源农机合作社这样采取股份合作方式扶贫的农机合作社,山西省共有90个。此外,各地还采用了集体经济扶贫、主导产业关键环节合作扶贫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大胆试验资产变股权的方式,多途径激发农机资产收益扶贫活力。
偏关县在20个贫困村投资建立农机资产收益扶贫互助服务社,按成本价为贫困户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去年共为904户贫困户优惠作业费用77.8万元。
为了保障深度贫困户基本收益、增加试点合作社的作业收入,山西省农机部门在安排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综合示范县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及农机推广等项目时,采取了向农机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合作社全面倾斜等举措,保障贫困户基本收益、增加分红。
为此,山西省农机局制定出台《全省农机合作社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工作督导办法》,建立半月工作动态报送制度,及时掌握全省农机资产收益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良好的政策氛围激发了试点合作社实施资产收益扶贫的积极性。数据显示,去年山西省125个农机资产收益扶贫合作社共完成作业面积23.5万亩,实现可分配收益350多万元,可为贫困户户均分红近700元。
加大投入完善机制
今后覆盖全部贫困县
“去年,我们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资金660万元用于农机合作社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建设,同时撬动市县两级财政整合资金达4900多万元,大大提高了试点资金的效能。”王进仁说,今年还要进一步争取更多的整合资金用于农机合作社资产收益扶贫工作,让更多深度贫困群众从中获益。
为了确保资产收益扶贫取得好效果,山西省制定了明确的“路线图”:今年在贫困县实施农机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全覆盖”,到2019年后逐步实现贫困乡镇农机资产收益扶贫“一乡一社一主体”。
“目前全省尚未建立试点的14个贫困县今年每县至少要建立一个试点,年底前实现58个贫困县农机合作社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全覆盖’,有条件的县要率先实现‘一乡一社一主体’的奋斗目标,即每个乡都有一个资产扶贫合作社或农机大户、农机户等形式的资产扶贫主体。”王进仁说。
为了使贫困户的股权利益得到充分保护,山西省还确定了“三优先”原则,即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机合作社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的农机资产,要以优先股的形式全部量化给贫困户;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的农机资产,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可划出一部分资产,设立贫困户优先股;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到农机合作社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的农机资产,经全体社员同意,可划出一部分资产,设立贫困户优先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