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小的、红的黄的、播玉米的种小麦的……5月21日,走进邓州市腰店镇河南首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形状、颜色、功能各异的农机让人目不暇接,仿佛掉入农机“海洋”。
“这里面有无人驾驶拖拉机、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等各种农机,现在看到的还仅是一部分,大部分机器已经调到外省作业了。”公司负责人沈兴新说。
通过提供专业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河南首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订单面积达60多万亩,服务范围遍布多个省份;沈兴新也称自己是规模经营主体或种粮大户的“田保姆”。
“有了这400多台(套)农机设备,我们才可以在土地上大显身手。”沈兴新说。在众多农机中,沈兴新自问自答地介绍起两台价格百万元以上的“新武器”。
怎么助力单产提升?
“这是一款新型播种机,全国有4台,我们这里有2台,能实现‘拐子苗’播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高速精量,提高种植密度,助力单产提升;播种量提升20%至30%也不会发生倒伏,在玉米种植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秸秆怎么回收?
“这是我们购买的一种新型打捆机,一天能作业1000亩,主要特点是秸秆打捆密度高,平均一捆将近400公斤;打的捆适合长距离运输,一车能装28至30吨。”
为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沈兴新还把gps定位、远程监测、无人驾驶、精准作业等智能化技术,加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一线,推动农机设备向智能化、多功能化升级换代,真正让农民实现种地零压力。
“我们‘武器’众多,所以充满了自信。被大家需要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沈兴新说,最近他每天至少接打几十个电话,忙着联系客户、调度农机、检查农机状态,并组织人员准备接下来的大规模麦收。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沈兴新的“武器库”将继续更新。(记者 于涛 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