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国臣在田间收粮 (记者 郭 凡 摄)
大地金黄,麦浪翻滚。6月6日,正值芒种节气,在汤阴县菜园镇的高标准农田内,饱满的麦穗在阳光下分外喜人。几台收割机在滚滚麦浪中穿梭,一派繁忙的景象。
“虽然去年遭受了水灾,小麦播种较迟,但影响并不大,今年的收成还不错,再加上专家的科技指导和科学管理,1亩地能收1200多斤,又是一个丰收年。”菜园镇的种粮大户史国臣捧起一把麦子,满脸喜悦地说。
去年,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汤阴县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为恢复水毁设施,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我市启动了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示范区项目建设。汤阴县以此为契机,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这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中,沟渠相通、道路相连,智慧农业设施处处可见,令人目不暇接。在金色麦田的包围中,一座现代化的建筑格外显眼,它就是汤阴县高标准农田服务中心。该中心是一个智能监控中心,能够对农田进行可视化监控和监测,并融入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可视农业、农业气象、病虫害预警防控等先进的现代农业管理系统,可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生态及生活环境,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减损就是增收,现代化的设备已经实现了这一点。”史国臣指着田间的收割机说,“这台新购置的收割机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保证这4000余亩优质小麦颗粒归仓。”
史国臣说,通过系统平台就可以实时掌握农作物数据,什么时候浇水施肥,有没有发生病虫害,都能了如指掌;在屋里能控制灌溉设备、无人机施肥等,甚至还能用导航系统代替农机手进行精准高效收割,真正实现无人农场。
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良种补贴、高产创建、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一大批项目的带动下,菜园镇小麦主产区优质专用品种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品种布局不断优化,通过节约人工、肥料、农药等投入,使农业节本增效,“藏粮于技”成效再次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