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早上7点,唐河县城郊乡田庄村乡道上,一辆白色小轿车缓缓停在路边,穿着黑底红花长裙、脚蹬小皮鞋、化着淡妆的刘娟从车上下来,打开后备厢,拿出一双沾着泥土的“板鞋”换上,走进麦田。
泛着金黄色的麦田里立着“宛麦19”的醒目牌子:“这是小麦良种品牌商立在这儿的,觉得咱的麦种得好、能给他代言。”刘娟说。
小麦确实好:远看麦子齐刷刷的,近看麦秆粗壮泛青,疏密适宜,籽粒鼓胀胀地挤着麦芒往外倾斜。
“去年我这地小麦亩产最高有一千二三百斤,今年比去年长势更好。”刘娟说,眼前连片的200亩小麦是她的“杰作”。
今年36岁的刘娟是唐河县城郊乡泰山村的媳妇,也是一名80后新农人,丈夫和公公在武汉和杭州打工,她一个人留在家里照顾两个孩子、种地,同时还在县城家具店做销售员,月薪4000多元。
“现在种粮全程机械化了,农民完全可以不用天天在地里忙活得灰头土脸。”刘娟的200亩麦田托管给附近的振群家庭农场,田间管理有需要时,只需一个微信告知就有服务上门。
唐河县有很多个这样的土地托管户,刘娟是其中的优等生:“托管了不是说你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种麦就像养娃,一步错步步错,把娃甩给保姆不管能保证养好吗?一定得有责任心。”
刘娟每天5点起床,给孩子们做好饭,上班前她要留够一个小时的时间,开车到地里看自己的“麦娃”;时间充足的时候,她就到麦地深处仔细看看,看“麦娃”有啥问题。
别的妈妈微信朋友圈里经常晒“孩娃”,刘娟的朋友圈里晒的都是“麦娃”。
唐河县是产粮大县,经常有专家来授课,刘娟是个“上课迷”,每次上课都要坐第一排。
听课学习是一方面,刘娟还总结出种粮“快、准、狠”的诀窍:“快”就是紧跟农时,一旦发生病虫害立即打药;“准”就是对农机的选择和操作效果严格把控,不能有一点偷工减料;“狠”是该投入就要狠心投入,不能吝啬小钱。
200亩地所有托管服务现场,刘娟都会盯到最后一秒,唐河县政府提供的免费深耕深松过程,她都全程在场。
“农机是人操作的,变数最大的就是人。只有保证农机是最新的、规模最大的,操作距离、深度是精准达标的才能保证后期种植效果。”刘娟举例,她家耙地时要用2000型号的大型耕耙,播种时要用宽行精播耧。
刘娟的200亩“麦娃”今年和全省小麦情况一样,病虫害几乎没有发生,丰收几乎已成定局。
“80后不愿种地,90后不会种地”,这种充斥网络的说法让人心惊肉跳。
问:谁来种粮?答:80后刘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