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高产,麦浪千层,农机驰骋,丰收粮颗粒归仓……在各方努力下,今年夏粮小麦增产丰收已成定局、质量好于常年,杂粮杂豆产量略增,油菜籽产量明显增加。夏粮生产首战告捷,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注入了信心。
粮稳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形势下,打赢夏粮丰收这一仗,牢牢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有利于我们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权,对于保供给、稳预期、增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该看到,今年的夏粮丰收来之不易,“中国饭碗”成色十足。去年秋冬种期间,我国北方地区遭遇罕见秋汛,全国冬小麦晚播面积有1.1亿亩,苗情复杂程度多年少有,再加上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国际农产品供应链风险陡增等因素相互叠加,夺取夏粮丰收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严峻形势,各地各部门采取更大力度、更超常规的举措,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粮食生产,战秋汛、促弱苗、防虫害……行政推动力度之大、政策扶持力度之大、科学指导服务力度之大,都是多年少有,为丰收争取了主动。在保稳产丰收的同时,各地还着力优化种植结构,让“中国饭碗”不仅端得更稳,还多装优质粮。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国夏粮小麦优质化率达35.8%,比去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启示我们,面对极端天气等不利影响,抓粮食生产,人努力和政策好的作用更加突出。今年麦收,各地优服务保畅通,机具机手跨区转移、下田作业顺畅有序,连续13天日机收面积超过1000万亩,进度过半时间比去年提前2天,做到了适收即收;机收减损操作实训覆盖所有持证农机手,小麦机收损失率进一步控制在2%的行业标准以内,机收减损成了夏粮丰收的“隐形英雄”;各地提前制定了疫情封管控区麦收工作预案,确保不落一块田、不漏一户麦……事实证明,只要农户辛勤耕耘,政策精准发力,措施落地生效,就能夯实丰收基础。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这些年来,我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但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了。看国际,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看国内,粮食生产仍面临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农产品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任务越来越重。端牢“中国饭碗”,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要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开辟新途径、挖掘新空间、培育新优势。一方面,必须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服务社会化和生产机械化,提高粮食经营效率,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种粮综合效益,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敢种粮、种好粮。
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粮食的时候。时下,各地正在抢抓农时推进夏管工作,广袤田野间,秋粮长势良好。粮食生产一环扣一环、一季接一季,马虎不得、大意不得。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我们就一定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