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如何展现河南担当、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献计献策,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步推进粮食产能,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生产。我省建立了以耕地保护为首要任务的土地管理格局,提出要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全省连续18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确保了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省政协委员、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调研员闫建新表示,仓廪实,天下安,我们必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行“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好数量和质量的“双红线”。只有确保了耕地面积,才能确保我省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从而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也为我国永续发展提供耕地保障。
落实“藏粮于技”,一方面需要加快新品种选育推广,解决种子“卡脖子”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全程机械化水平,为粮食生产插上现代化的翅膀。省人大代表、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介绍,合作社过去人工浇水,一亩地的成本得80元,现在只需要6至7元。过去浇1000亩地得半个月,现在只需要一个人一天就能完成。为什么?就是因为商水县全力打造高标准农田,旱能浇、涝能排,田地实现了规模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能确实满足种粮大户生产用水、农机下地作业等需求,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需要提升收储调控能力,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