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凯发体育app 新闻 综合要闻

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凯发体育app

发布时间:2021-01-18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隆冬时节,中原大地飘起片片雪花,瑞雪降临孕育丰收希望。走进河南省商水县张庄乡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只见阡陌纵横,路通渠连,田间的麦苗一片青绿,长势甚好,不远处高标准农田施工队正在加紧维护农田灌溉设施。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自觉扛牢“国家粮食安全”这一政治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提升粮食产能,让“中原粮仓”根基更加稳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河南累计投入960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望天田”变成“高产田”,新增粮食产能189亿斤,全省粮食产量近4年连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1365.16亿斤,首次跨越1350亿斤台阶,再创历史新高。


理顺体制机制,严格质量管控

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河南从省级层面实现了“一个任务清单、一个资金渠道、一套管理体系”,构建了由农业农村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农田建设新机制。“多渠道下达的建设任务由省农业农村厅一个任务清单下达市县,省级配套资金由省财政农业专项一个渠道下达市县,项目设计审批、日常监管、竣工验收和上图入库等工作统一由农业农村部门管理实施。”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解释。

地壮才能长好苗。为建好高标准农田,河南在省级层面先后出台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激励评价、建后管护等十多项政策文件和管理制度,构建了“1 n”农田建设政策体系,实现全省农田建设投资标准、技术路线、建设模式、项目实施、建设规范“五统一”。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处处长黄幸福介绍,全省明确一般项目、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每亩投资分别不低于1500元、1600元、3000元;明确农田灌溉和耕地地力提升技术要求,研究制定《河南省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创建指南》;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支持整乡推进;明确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和评价规范,对关键环节全程监管。

走进郸城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天豫薯业基地,工人正忙着对红薯进行深加工。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天豫薯业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良种组培-育苗扩繁-田间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把“郸城红薯”由曾经的“救命粮”变成如今的“金疙瘩”。“现在的耕地全部实现了田块平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道路通畅、生态良好,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种地抗风险能力和效益产出得到有效提升。”红薯种植大户王雷说。

体制机制理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19年度全省结转的590万亩项目已全面完工;2020年度新实施的660万亩项目,也实现当年项目当年完工、当年发挥效益。2020年5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全省将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300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


拓宽融资渠道,打造行业标杆

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河南倾力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把提升粮食产出能力和耕地地力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而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钱从哪里来、怎样建更好?河南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持续强化财政投入,河南省明确省、市、县三级按6∶2∶2的分担比例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形成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省级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来保障项目建设投入。省财政2019年足额安排省级配套资金18.87亿元,2020年足额落实省级配套资金23亿元。

如何用好用活金融资金,河南也在尝试。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先后与国开行河南分行、农发行河南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市县使用政策性贷款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政策支持。2019年以来,平顶山、信阳等地已先后使用农发行贷款14.8亿元,用于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同时,整合部门资金发挥资金聚合效应,全省累计整合交通、林业、气象等部门资金1.88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商水县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除了成片连方、沟渠相连,还配套了气象观察、土壤墒情监测、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监测等高科技设备,让田野充满智慧,农民种田更轻松,让农人们惊喜连连。

在农业智能物联网控制中心的“智慧大脑”下,示范区内的农业设施既各自分工又相互联系,提供数据监测、信息发布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服务,农民足不出户,只需“按一下按钮”就能进行田间管理。“过去都是雇人浇地,一人一天最多浇10亩,现在我动动手指就能一天浇完上千亩地。”说起自动化灌溉系统,商水县群元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群元话语中充满自豪。

商水县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是河南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的“升级版”。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河南省大力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创建,以不低于3000元/亩的投资标准,按照标准化建设、现代化装备、智能化应用、规模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的“五化”标准,在全省12个省辖市30多个项目县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为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行业标杆和示范样板。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周口市还把一系列现代农业先进元素植入其中,探索“高标准农田 ”模式,使之不仅成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也是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示范田;不仅是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田,也是产加销链条衔接、三产融合的样板田。


坚持建管并重,持续发挥效益

逐一查看田间地头的机井、桥涵等农田设施,通过手机上的小程序上报设施的运行状况……这是漯河市郾城区商桥镇大杨村村民靳广宾每日必做的功课。40岁出头的他,除流转100多亩地耕种外,还担任村里高标准粮田基础设施的“管护员”。“镇里把咱照片、电话都贴上墙了,干不好没法向老少爷们儿交差!”靳广宾指着田间变压器房外墙上的“商桥镇高标准农田网格化管理公示栏”笑着说。

公示栏中,不仅有作为“管护员”的靳广宾的照片,还有“网格长”“监督员”“农技员”三人的照片和电话,下面标有第6网格的管护范围:高标准农田665亩、林网455棵、道路3条1220米、桥涵14座、沟渠1843米、机井14眼。这“一长三员”正是漯河市探索实践农田管护新模式的重要内容。

去年以来,漯河市建立了一套“以乡镇为单元建立一级管护网格,以行政村为单元建立二级管护网格,以变压器(台区)为单元建立三级管护网格”的“乡、村、台区”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每个网格按照500-1000亩的标准,由种粮大户、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或村干部担任网格长,由责任心强、有管护能力的村民担任管护员,由村组干部、老党员或有一定影响力的村民担任监督员,来确保井、路、桥、电等设施长期有效发挥作用。

“三分建,七分管”,高标准农田管好、用好,才能发挥长久效益。依据《河南省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河南推进管护利用法治化,创新了管护模式,先后推广村组集体集中管护的“共管模式”、委托种粮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管护的“托管模式”、由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的“自管模式”。

结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河南省协调理顺配电设施建管体制,出台了《河南省理顺农田灌溉用电设施建管体制实施方案》,从今年开始,对新建项目高压设施全部由电力部门负责建设及运维,对已建项目区高压设施,由电力部门逐年接收、整改,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灌溉机井通电难、用电难、管护难问题。

从2020年3月份开始,河南省对“十二五”以来已建项目区的灌溉、配电和道路三类重点设施进行全面普查、整改提升,分类分年度解决项目区历史遗留问题。申延平介绍,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户、专业管护人员、专业协会以及保险公司等共同参与的管护体系和“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建后管理机制,实现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有主体、有人员、有资金、有标准、有考核,确保高标准农田全部纳入管护范围和农田工程设施定期维护,确保发挥长久效益。

建好高标准农田,为粮食稳产高产夯实根基。时下,在中原大地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正加速筑就着一座座“金粮仓”,农民增收致富将更加有保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