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凯发体育app 新闻 综合要闻

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凯发体育app

发布时间:2021-01-12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编者按在过去的一年,我省农业农村部门一面做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一方面抓好农业生产,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农村的短板逐步得以补齐,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回顾2020年我省“三农”工作亮点,凝聚信心和力量,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

2020年,我省粮食总产量为 6825.80 万吨(1365.16亿斤),比上年增加130.40万吨(26.08亿斤),增长1.9%。

这是我省粮食总产量连续第四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并首次跨越1350亿斤台阶。

过去的2020年,全省上下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牢牢守住中原粮仓,彰显了农业大省的责任与担当。

耕地“升级”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元旦刚过,一场降温来袭,气温骤降。延津县丰庄镇席村村民李长军到田间看着自家种的小麦,心里却很“热火”。正值农闲,他来地里看的,是农田刚配备的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水井、预埋管道,加上手机里安装的软件,智能灌溉让他再也不为浇地而犯愁了。

李长军的麦地是延津县去年投资建成的1.5万亩高标准农田之一,其中5000亩农田配备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从涝能排、旱能浇,到智能设备带来的新变化,我省正在打造高标准农田的升级版。

目前,我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10万亩,进一步支撑粮食生产高产稳产。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省将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300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此外,我省安排在14个省辖市39个项目县,按照亩均不低于3000元的投资标准和“五化”建设标准,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创建54万亩,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农技进田赋能种植户

玉米行情“上扬”,让邓州市种粮大户王海波去年增收不少,而在他看来,增收的关键是节本增效,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注入科技力量。

小麦亩产超过600斤,玉米躲过了强降水带来的减产损失,王海波流转的1000余亩耕地,凭借高效益,吸引当地众多种植户前来“取经”。丰产丰收的秘诀在哪里?王海波一语道破:用农业科技“组装”进田,加上规模化种植带来的“放大”效应,是获取丰产丰收的关键。王海波介绍说,在邓州市农技推广中心的科技支持下,他摒弃以往“一炮轰”的施肥方法,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需要科学用肥,合理搭配氮磷钾的用量,根据土壤测算还减少了氮肥的用量,施肥量少了,产量却并未受到影响。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让王海波免去了机械难以进地的烦恼,人工成本大大减少,同时更好的通风透光性,也保证了产量的提升。

从高投入高产出转变为高产优质、节本增效,我省各地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着重把深耕深松、秸秆还田、精细整地、测土化验,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选用优良品种合理搭配、适期适量高标准播种、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等技术进行组装,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实现粮食増产增收、绿色高效。通过“大户带散户”的农技推广模式,越来越多的种植户享受到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的农业科技。

“金扁担”挑起增收新希望“今年,经过平整后的土地,就不会再出现庄稼旱的旱死、淹的淹死等情况了,多亏了高科技‘铁牛’。”滑县万古镇焕永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焕永介绍说,去年小麦播种前,他利用大型农机配合北斗平地仪平整土地,把高的地方铲平、把低的地方垫高,平地仪过后的地块高低不会超过3厘米。

土地平整种好粮,怎么保证播种质量也是关键。商水县张庄镇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北斗导航信号基站定位,用上了无人驾驶的播种机播种,自动完成播种、起垄、接行等作业。精准播种方式带来了不一样的效果:每亩地出苗率提高10%、土地利用率提高10%、增产15%以上,而且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日播种达300亩以上。

100多台(套)农机,让杜焕永不仅轻松完成流转的2000余亩、托管的5000余亩土地的管理,还可以服务周边2208户农户的3.9万亩耕地,实现耕地、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全程机械化。

依托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大型农业机械,我省在粮食的耕、种、管、收等方面实现了智能托管服务,逐步提高智能作业的精准度和覆盖率,全面提升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产业化水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