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粮食市场运行和生产有关情况。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宁启文主持发布会。
市场供给充裕 不必跟风“囤粮”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洪涝灾害影响和国际粮价震荡传导,我国粮食市场运行出现阶段性波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唐珂介绍,据农业农村部对粮食价格的监测和市场供求形势跟踪分析,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粮价稳中有涨,品种间走势有所分化,不同环节价格波动有所差异,其中稻谷价格涨幅最小,小麦次之,玉米价格涨幅较为明显,收购、批发环节粮价涨幅偏大。从后期走势看,我国粮食生产供给完全有保障,以我为主确保粮价平稳运行的基础较好,再加上国际上玉米、大豆等多数大宗农产品供给充足、价格低位运行,预计随着秋粮陆续丰收上市,我国粮食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唐珂介绍,我国粮价总体保持稳定,有三个因素支撑。一是生产稳中向好。今年夏粮和早稻已获丰收,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尽管局部旱涝灾害较重,但灾后生产恢复及时有效,粮食生产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二是粮食库存充裕。目前全国稻谷、小麦库存水平大体相当于城乡居民一年的消费量,玉米库存虽然消化较快,但市场供给有保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有关部门适时加强储备投放和应急保供,市场供给平稳有序。三是消费较为平稳。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消费相对刚性,年度间一般不会大减也不会大增。今年受疫情影响,口粮居家消费增加,但外出消费有所减少,在消费总量上变化不大;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后,玉米饲用和深加工消费恢复势头良好,但实际需求增加量也较为平稳。前期出现一些消费者和贸易商囤粮现象,短期会拉动市场需求波动,但不会改变粮食消费变化趋势。
“从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我国粮食市场运行情况看,国内终端粮油产品的市场供给是持续充裕的,价格也是基本平稳的,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过分焦虑甚至恐慌抢购,可以多一份淡定、多一份从容。”唐珂表示,一些消费者出于防范风险的心理多买点粮油,一些贸易商和农户出于看好后市的预期适当多囤点粮食,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避免跟风,防止保管不善造成浪费,也防止后期价格波动下跌带来损失。
秋粮丰收有基础 粮食安全有保障
粮食市场稳不稳,关键看生产。潘文博介绍,今年粮食生产是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又遭遇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农业自然灾害偏重发生的特殊情况下展开的,在中央政策支持和各地工作推动下,目前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两季共增产44.8亿斤,为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了主动。
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秋粮产量约占全年的四分之三。潘文博表示,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今年秋粮丰收是有基础的。从面积看,由于市场拉动和播种期间墒情较好,初步预计,今年全国秋粮面积12.84亿亩,增加了500多万亩。从作物长势看,虽然今年我国农业气象年景总体偏差,南方洪涝灾害重于常年,东北部分地区出现干旱,但影响是局部的、阶段性的,不会影响全局。目前,东北、黄淮海、西北等主产区秋粮长势总体正常,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等秋粮大省的作物长势是近年来较好的一年。
双季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品种之一,面积占全国稻谷面积的三分之一。今年年初,中央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恢复双季稻生产。潘文博介绍,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双季稻恢复势头明显。其中,早稻总产量达546亿斤,面积增加450多万亩,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势头。而与往年相比,今年晚稻生产的最大特点就是抗灾抢插增面积。受南方洪涝灾害影响,部分地区晚稻栽插受阻,进度偏慢,为此各地加大工作力度,抢收抢插,千方百计落实晚稻面积,及时组织抢排积水,做到水退人进,排一块、插一块,收一丘、种一丘,调剂适宜品种,通过“早翻晚”和直播等措施,抢农时、稳面积,确保晚稻适期播栽、安全成熟。目前晚稻栽插已经结束,长势总体正常,预计面积增加400多万亩,遏制了连续10年下滑的势头,为夺取丰收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农谚讲“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眼下正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灾害多发易发期。潘文博表示,要夺取秋粮丰收,还要过秋旱、台风、早霜、寒露风、病虫害等多个关口,农业农村部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抗灾夺丰收,环环紧扣,一招不落,加强分类指导,落地落实后期田管措施,全力以赴夺取秋粮好收成,确保今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实现小康之年粮食丰收。
针对备受关注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潘文博用两句话来回应。一是粮食安全有保障。去年我国粮食产量13277亿斤,人均占有量472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特别是稻谷、小麦两大口粮,人均占有量超过200公斤,而目前国内人均口粮消费不到150公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二是粮食总量平衡下,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是能守住的。近年来为调剂品种余缺,我国适当进口了一部分谷物,但进口总量占比很小,2019年我国谷物净进口1468万吨,仅占国内产量的2%左右。总的看,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是好的,当前供给没有问题,中长期供应也是有保证的。
把握购销节奏 实现丰产丰收
今年夏收小麦上市后,山东等地的小麦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地方还出现部分贸易商和种植户囤粮惜售现象。对此唐珂表示,据农业农村部的持续跟踪调度,从当前我国小麦市场供需的总体形势看,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小麦供给问题,小麦价格也不会持续上涨。
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我国小麦连续多年丰产。2015年以来产量稳定在1.3亿吨以上,可以满足当年的消费量,产需呈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二是小麦库存充足。特别是政策性粮食库存水平高,储备调节能力强。三是小麦价格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因为近期玉米价格上涨明显,一些饲料企业增加小麦的采购,替代玉米作为饲料,市场看涨预期增强,部分农户和贸易商惜售的心理又进一步推高了价格。后期随着玉米价格企稳,小麦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唐珂还专门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要密切关注市场行情,警惕一些炒作‘粮荒’的舆论,不要盲目跟风囤粮,把握好售粮时机,实现丰产又丰收。”
今年春节后,国内玉米价格保持持续上涨走势。从5月28日国家临储玉米竞价销售启动以来,持续高成交、高溢价,玉米市场价格继续走强。唐珂介绍,据农业农村部调度分析,关于当前玉米市场形势有两个大的判断。一是玉米价格属于恢复性上涨,大体处于合理区间。目前,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水平低于2014年每吨2240元的临储价,也低于此前的市场价历史高点,仍属于恢复性上涨。粮价适当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的种粮收益,提高种植积极性。二是当前玉米市场供应总体有保障,后期价格将逐步趋稳。前期拍卖的临储玉米将陆续出库,目前全社会库存能够满足秋粮上市前后市场消费需求。随着新玉米陆续上市,加上全球玉米总体宽松,预计全年玉米市场供给总量充足,价格有望趋于平稳。建议各类市场主体保持好购销节奏,不宜持续囤粮看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