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优质合作社,农机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省依法注册登记的农机合作社达到 6844 家,拥有联合收获机械 6.34 万台,通过土地“ 托管”、订单作业,形成了稳定的市场。
顺应趋势,规模化经营
“ 合作社成立九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农机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健全规章制度, 推广应用农机新技术,发展规模经营、高效农业,逐步探索形成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济源市新大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田迎霞感激地说道,如今,规模化经营是合作社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大地合作社在确保农民土地收益的前提下开展土地流转,同时发动农民带机入社,集成应用农机、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率,开展规模化经营。
“通过因势利导,吸引‘失地’农民到合作社打工赚钱,让他们成为真正的职业农民。这样,既转移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又实现了合作社、农户双赢发展,加快了当地走上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步伐。”田迎霞深信,合作社的发展对现代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位于漯河市临颍县的志营农机专业合作社近年来也通过规模化经营实现了全新发展。“我们合作社原来只是一个废旧农机收购、拆解维修网点。近年来,在各级农机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在涉农项目资金的大力扶持下,2015 年,合作社按照‘四有’、‘五好’的标准投资 70 多万元对老旧场地、办公场所进行了全方位的改扩建,现已达到了省级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标准。与此同时,我们还对现有农机老装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换代,购进了一批大型、新型农业机械,农机装备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农机装备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已经具备了全程机械化作业能力。”理事长陈志营对合作社当前的发展非常满意。
别出心裁,特色化服务
基础打好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发展的问题。陈志营坚信,想在众多合作社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在多方考察后,陈志营决定积极创办园区基地,通过科技推广创特色。近几年,合作社流转土地 1000 多亩,积极承担农机部门新机具新技术推广项目示范建设,建设农机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为免耕播种、土地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 年,又承建大豆、玉米高产田对比试验田200 亩,保护性耕作对比试验田100 亩,玉米全程机械化收获试验田200 亩,土地深松项目任务5000 多亩。
“在抓好新科技的同时,老业务也不能丢,也要从传统业务中‘ 玩’ 出花样儿来。”陈志营发现,越来越不被看好的跨区作业也有“门道”可走。于是,合作社积极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 一条龙”服务和土地规模经营。2018 年,陈志营与河北、山东、东北等地签订作业订单,共签订 10 个跨区作业点、2.5 万亩耕地。合作社通过电话、微信、短信平台等形式,把机收行情、作业信息传递给合作社成员,大大提高了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加社员收入。通过整合农机资源、扩展服务渠道等方式,合作社将农机资源优势最大发挥,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开设农机维修,开办废旧收购。“ 我们着重加强与农机制造企业的合作,促进农机具的推广及使用,面向社会开展农机维修服务,‘三夏’、‘三秋’农忙期间加强服务周边县市广大机手,解决了农机手的燃眉之急。”据陈志营介绍,合作社废旧农机收购服务凯发体育app的业务范围涉及十多个省市和地区。今年以来,合作社派出200 多人次奔赴湖北、河北、山东、新疆、东北三省等十多个省市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收购废旧农业机械。去年,共收购拆解废旧农业机械230 多台,实现利润80 多万元。
迎难而上,专业化发展
通过努力,志营农机专业合作社先后荣获“ 河南省先进农机合作社”“ 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 “漯河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荣誉称号,陈志营也多次荣获漯河市“ 农村创业带头人”“ 漯河市青年创业榜样”等荣誉称号,多次受到市政 府及农机主管部门的表彰。田迎霞的新大地农机合作社也荣获了“ 河南省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河南省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 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
“从成立合作社,到把它发展壮大,其实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到现在,合作社发展还是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田迎霞坦言,目前合作社参险仍然不自由。“我们流转了4000 多亩土地,受水文、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仍然很多,经营风险巨大,参与农业保险是降低经营风险的不二选择。但现行农业保险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合作社参保自由,每年政府对本辖区农业保险实施划区域公开招标,各镇辖区土地经营者必须到本辖区中标的农业保险公司入险。各农业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差别非常大,有些保险公司保额太小,范围也很狭窄,根本起不到保险作用,而土地规模经营者最需要的是投险高、保额大、范围广的险种,为此合作社每年都要在参险问题上大费周折。”同时,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给合作社有序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合作社经营的土地处在济源市粮食高产区,相应的农业开发项目已结束,但井、电设施不配套,庄稼大旱,合作社有井却不能浇地,现在只能想办法引沁河水,对该社规模化经营带来很大影响。田迎霞建议政府改进现行农业保险招投标办法,放开区域划定限制,方便合作社按“ 需”参险,最大限度降低土地经营风险。同时,尽快解决农业开发项目收尾问题,以期发挥项目应有作用,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陈志营当前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人才缺乏的问题。“ 目前,参与合作社经营的管理者,都是一些 50 岁以上的农民。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理论知识和新科技知识,尤其是信息化知识,对现代农业、互联网农业知之甚少,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开拓市场的能力有限,更谈不上运用现代管理技术进行策划管理,严重制约合作社的创新和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合作社迫切需要懂经营善管理的信息化专业人才。” 近几年,陈志营将合作社理事长培训作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快培养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善于经营管理、掌握先进技术的带头人。同时,他希望相关部门出台相应鼓励政策,引导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农机合作社就业、创业,补充新鲜血液,增强新的动力,逐步培养一批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不断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