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王国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上的致辞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几天,看到这么多国家的政党、政治组织领导人和代表远道而来,一同分享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一同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实践,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首先,我代表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和1亿河南人民,向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宋涛部长,向中联部和兄弟省市给予河南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昨天下午,各位朋友参观了有关乡村振兴的展览;昨天晚上,部分嘉宾参加了中联部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主题宣讲会;今天,大家来到兰考考察,这里孕育了焦裕禄精神这一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过、亲切关心指导的地方。2014年,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兰考作为他的联系点。总书记指出,我联系兰考,就是希望通过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大家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不断走向辉煌?为什么能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首先,我们党有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这样的伟大领袖;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还培养了一大批像焦裕禄同志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在焦裕禄同志身上有“三股劲”,即对群众的亲劲、抓工作的韧劲、干事业的拼劲。我理解,所谓“亲劲”,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党在群众中的根扎得有多深,我们的执政基础就有多牢。所谓“韧劲”,就是要坚守初心,一辈子为老百姓办好事,为老百姓服好务。所谓“拼劲”,就是拼上命干工作、拼上命干事业,像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解释什么叫做“奋斗到底”时说的那样,就是奋斗到死。今天,通过这些活动,各位朋友对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实践,都已经有了现实的感受。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说,都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笑脸一天比一天更加灿烂,正满怀信心地向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思考并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共产党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积极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河南是中国农业大省,将近5000万人生活在乡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河南视察指导,强调要着力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今年中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河南省委牢记总书记嘱托,充分发挥我们党的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在推动乡村振兴中,优先考虑干部配备,优先满足要素配置,优先保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公共服务,推动现代农业蓬勃兴起,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显著提升。这里,我也讲几个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个是一位种粮大户的故事。河南省郏县有一个农民叫郭亚培,在党的惠农政策激励下,依靠科学种田,成为全国300名种粮大户之一。他从租种土地、规模化种植小麦和玉米起步,逐步探索把土地改良为富硒田,引进种植黑小麦、黑小米、黑花生等高效作物,又建起现代化农业庄园,吸引人们来这里休闲、采摘、观光。像郭亚培这样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我们河南还有很多。
这个故事反映的是,如何让农业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也是河南的一张王牌,这张王牌什么时候都不能丢;要求我们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这些年,我们持续推进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去年粮食产量达到1330亿斤,今年夏粮再获丰收,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每年输出原粮及制成品400亿斤。前些天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参会企业超过2200家。现在,河南已建成高标准粮田5400万亩,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一年两季粮食亩产超过2000斤。我们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形成多彩农业新格局,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和食用菌、蔬菜、中药材产值居全国前列,像三门峡的苹果、焦作的山药、信阳的毛尖、西峡的香菇、正阳的花生、鄢陵的花卉等闻名全国。我们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农产品加工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河南成为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3/5的汤圆、7/10的水饺,双汇跻身世界500强,三全、思念、好想你等品牌享誉海内外。如今的河南,已由“国人粮仓”变成“国人厨房”,并正在丰富着“世人餐桌”。
第二个是重渡沟的故事。河南省栾川县深山里有个叫重渡沟的小山村,百瀑千泉、万亩竹海,过去却是有名的穷山沟,重渡沟人穷则思变,搞起了“山水风光 农家生活体验”旅游开发,去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被誉为“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人们在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真切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统一。在重渡沟旅游开发带动下,栾川县依靠生态优势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特色村落,让鸟儿回来、让游客过来,一个个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实现了由“卖矿石”向“卖风景”的华丽转身。
这个故事反映的是,如何让农村美起来。在中国,大家都能记住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要让农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我们持续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创建“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让农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让农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像平桥郝堂村、孟州莫沟村、陕州北营村等,依托自然风光,保留传统风貌,让人们看到了梦里老家的样子,看到了美丽乡村的未来。
像西华县、中牟县等,依托特色种植业,开展“赏花游”、组织“采摘节”,把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把自然风光变成了“聚宝盆”,把美丽转化成了生产力。
第三个是“中国提琴之乡”的故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河南省确山县一批农民丢下锄头到北京的提琴厂打工,从学徒干到制琴师。2015年,确山县“欢迎闯天下的确山人回老家”,规划建设了提琴产业园,现在已有60多位制琴师回乡创业,带动了2000多人就业,其中不少都是贫困户。确山农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造出了中国80%的手工制作中高档提琴,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好声音”,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富足、更加幸福。
这个故事反映的是,如何让农民富起来。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民走出土地,走进工厂、走到城市。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看好农村发展机遇、发展前景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顺应这一趋势,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坚持政策推动、乡情感动、项目带动,把走出去的“打工潮”变为引回来的“创业潮”,让留在乡村的人更添信心,让返乡创业的人干得舒心。全省返乡创业累计已达130万人,带动就业814万人。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成为新时代河南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仅使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村活力增强了,还加速了脱贫攻坚的进程,促进了农村家庭空巢化问题的解决,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致富门路更广了。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被誉为中国画虎第一村的民权县王公庄村,是乡村也是画院,全村1300多人一多半以绘画为生,传承了文化,也红火了自己的日子。
像这样的故事,我们还可以讲出很多;像这样的路子,我们还在不断探索。实践充分证明,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乡村衰退导致的“乡村病”、城市贫民窟,是一个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也是各国政党要破解的一个难题。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中国贫困问题的解决,已经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乡村振兴的推进,必将让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更加丰富精彩。当然,推进乡村振兴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前进方向,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为中国人的饭碗装上更多优质河南粮,让世界品尝到更多的河南美食美味;我们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业更具特色、更有竞争力;我们将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乡村变得美丽;我们将深化农村改革,让资源要素活力加速释放;我们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让农村更加和谐有序,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百闻不如一见。诚邀大家在中原大地多走走、多看看,进一步感受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进一步领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生动实践。
最后,再次对各位嘉宾的出席表示感谢,祝大家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