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昌市以推动农业农村进步为着力点,以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切入点,以“互联网 ”“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拓展应用为支撑点,以创新、实用、高效为原则,努力推进机械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探索出一条契合农机化发展特点、具有许昌特色的新路子。
一、科技引领,增强调度能力
2013年,许昌在河南省率先建成市级跨区作业指挥中心。结合农业实际与农机手需求,2014年自主开发“智慧农机”测亩计产系统,启动建设许昌“智慧农机”信息平台。2015年起,推进安装联合收割机“智慧农机”终端,终端由政府采购,免费为农机合作社安装,合作社只需要承担每年60元的流量费用。目前,全市安装数量达到2400台,接近联合收割机实际保有量的40%,覆盖全市200多家农机合作社。经过反复试验、更新升级,“智慧农机”终端已具备定位导航、呼叫联动、智能测亩、自动计产、倒车影像、溢粮报警、割茬高度控制7大实用功能。
二、注重实效,提高生产效率
在许昌市,以gps和北斗导航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推动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农机合作社安装“智慧农机”终端,机械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均大幅提高。定位导航功能,可减少跨区作业在途时间,制定合理作业计划。呼叫联动功能,使申请维修、供油变得简便易行。测亩计产功能,收割机完成一个地块的收获,作业面积和粮食产量同时在终端和平台显示,收获过程最后一项人工作业转变为自动化。以1台收割机日作业150亩估算,机手丈量土地需在烈日下步行20公里,同时收割机需停机2小时以上。智能终端完全替代人力,可实现不停机连续作业,且测亩计产误差低于2%,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三、对接供需,探索网约农机
在农机部门开展指挥调度的基础上,为方便农民自主联系机械收割小麦,2017年,许昌开发了“滴滴农机”手机app。手机下载“滴滴农机”后,通过“区域找车”功能,可寻找到附近3公里、4公里、5公里的联合收割机;通过“车辆分布”功能,点击位置图标后,可看到收割机号牌、机主姓名、电话、车型、地理位置等信息,农民群众可直接呼叫机主手机或一键导航至收割机所在地点,实现自行领机、快速收割。通过两年的宣传推广,网约农机作业模式已初步显现效果。
四、拓宽思路,推进规范管理
许昌“智慧农机”信息平台由农机指挥调度系统、深松作业监控系统、远程指挥与安全监管可视系统构成,还将纳入水肥智能监测系统。市、县两级农机信息化工作体系正在加快构建。“智慧农机”信息平台不仅是全市农机部门的作业管理平台,也为有规模的农机合作社提供了管理功能。在许昌,大多数农机合作社还是较为松散的联合体,管理不够规范,经营方式粗放。结合具体实际,2017年,开发了“许昌智慧农机”手机app,与“智慧农机”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农机合作社可以免费下载使用。登录系统,不论是小麦机收还是深松整地,合作社旗下每台机械在哪个地块作业、作业量多少、行驶轨迹等清晰明了,合作社负责人对社员的管理变得直观高效,使有针对性地分配作业任务、督促生产进度、追溯作业质量、计算单机效益成为可能。
五、远程响应,促进安全生产
提升农机安全监管能力,是许昌农机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一环。为避免机手在倒车过程中出现事故,我们为“智慧农机”终端配备了倒车影像,从技术上防范农机事故发生。收割机出现问题,机手可随时按下终端上的“故障”按钮求助,常见故障,一般通过电话指导即可解决;复杂故障,技术人员会及时前往维修。全市为14台农机安全监理车辆配备了高清视频采集云传输设备,关键农时季节,可实现对农机作业的流动巡视、实时监管和远程指挥。一旦出现农机事故或突发事件,农机监理人员可及时到达现场,通过车载信息采集设备,将现场视频同步上传指挥中心,为依法依规快速处置农机事故或突发事件、及时组织救援创造条件。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视频,对农机手维修保养机械,可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指导。
六、宏观管理,运用大数据分析
在关键农时季节,2400台收割机测亩计产终端、200台深松监控终端,向许昌“智慧农机”信息平台源源不断提供了农机作业大数据。智能测亩和自动计产的实现,使以往农机生产中人工较难统计的作业亩数和粮食产量变为智能统计,终端将作业数据同步上传服务器,可实时汇总分析,使粮食生产大数据采集成为现实,为精准指导粮食生产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准确汇总、可靠采信,有效控制了这项惠农政策在实施和监控方面的风险。农机部门精准掌握市、县、合作社及每台拖拉机的作业进度,合作社和机手实时看到自己的作业亩数、深度、作业质量及轨迹,更利于规范操作。2017年,许昌市政府与中国农机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后一个时期,许昌将借助中国农机院强大的技术优势,加强对农业生产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应用,助推许昌农机作业精准化、农机管理信息化、农机社会化服务规范化,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