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丰收的喝彩,这是对劳动的歌颂,这是对亿万中国农民最真挚的敬意与尊崇,是对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盛世礼赞!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每年农历秋分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自此,中国农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深情厚谊,这既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行动,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农民最值得歌唱、最可自豪的大事、要事、好事。既是对农民的莫大鼓舞,也将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尊农重农爱农的良好氛围,更好汇聚起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伟力。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安。千百年来,粮食的丰收与富足都是执政者念兹在兹的头等大事,是实现盛世宏基、长治久安的根本与保障。对丰收的祈祷和渴盼,也成为自古以来重要的节庆内容。而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具有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一个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农民”和“丰收”为要义,既有身份职业的特征,也有产业地缘的内涵,既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也有深刻的文化属性、经济价值。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一方面,农业产值占gdp比重持续下降,农民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一些地区的村庄出现凋敝的状态;另一方面,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农业的功能被不断挖掘,农民的内涵被全新定义。“三农”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和关键机遇期。此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农业农民农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成果和作用,能够有效厚植全社会重农崇农的氛围,提高认识、不忘本源,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此外,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通过农事节庆活动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展示农业生产过程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取物有时、循环利用等理念,有利于传承农耕文明、弘扬优秀文化,带动全社会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关注,培育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爱农珍粮、节俭尚廉的道德情操;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节庆期间举办各类农凯发体育app的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有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流通率,还会倒逼农产品供给端品质提升,在稳定农产品价格、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农业丰收与农民增收中发挥积极作用;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通过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庆典活动,使城市的居民游“绿水青山”,寻“快乐老家”,忆“游子乡愁”,从而增强思念故土、寄托乡愁的民族凝聚力,并在拓展农业功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可以说,“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亿万农民群众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平台,更是全体城乡居民、华夏子孙、炎黄儿女共享数千年农耕文明滋养,不忘初心、寻梦故土的有效载体,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文化认同感的重要契机。
还要看到,“中国农民丰收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诉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丰收”两字的定义和内涵有了更多的拓展。农民所渴盼的“丰收”,社会所需要的“丰收”,不只是“粮满仓,食满栋”,还意味着更优的产业结构、更高的产品质量、更绿色的生产方式;“丰收”不只是能吃饱穿暖,还意味着吃好吃得健康,有更密更牢的社会保障网、更便利可得的医疗教育服务、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有效的社会治理、更有尊严保障的生活,一句话,就是更加美好的生活!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不只要着落在每年农历秋分这个重要的时刻,把节庆活动办好、办实、办出特色和水平,更要以此为中心圆点,将中国农民千百年来对“丰收”的渴盼、对“丰收”的憧憬、对“丰收”的追求,扩展开来融入在日常的乡村振兴实践中,融汇在“365个祝福”之中。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丰收不会从天而降,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行进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进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为契机,凝聚人心、鼓舞志气,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不断用奋斗去实现丰收,用丰收来激励奋斗,让三农“强、美、富”的蓝图早日变成现实,让每一天都是丰收日,每一日都是欢庆节!